去中心化出版社會實驗,同場加映跳出All-In困局法門,為《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記上一筆
高重建出新書,老貓就打算如他之前出書一樣會寫一個書評或者書介。書的名字有些長,叫《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老貓以為書名前半是引子,後半是點題。我們一般不會All-In,怕一鋪清袋,風險太大,實際上我們常常固於眼前,過於短視結果是All-In了也不自知,荒謬乎?
12月上旬看了一遍。聖誕節假期躺在床上看了第二遍,心有所悟,打算新年假期動筆寫寫。可動筆之際,難題來了。寫我感所悟的,當然較易,但對象是誰?會看的有心人自然會買來閲讀,不買的也可以全本下載閱讀,重建書中已化繁為簡把重點點出,提出心法,也不用我囉嗦看我累贅的文字。採櫻桃的也不浪費時間去閱讀,反正市場不好,空投不值錢,炒幣不易掙,去中心化口號用完,還是跑回舊路去罷,還看文章? 那老貓還寫不寫?難道只為圍爐?
寫!為那些對將來還有熱情的人而寫。為那些想做點事的同志而寫。常聽到人說:已經沒什麼可以做了,如果這不是一個籍口,那可能只是Learn得不夠,或者沒有Unlearn而已。地球爆炸前,還是有事可做的。
高重建這本(未有更好的新寫法,還是先用這個量詞吧!)NFT書雖然書名以投資為口號,但並非教授所謂投資技術,如把它當作區塊鏈操作入門讀物或炒幣指南,則失望是必然的。這書提供一個廣闊的思想框架理解區塊鏈、密碼貨幣和法定貨幣與生活之關係,為一眾讀者指出一些一不留神就有的思維謬誤。全書覆蓋範圍廣泛,書中概念很深奧嗎,其實不算,能否放開固有觀念是第一步,小心掌握概念及理清文字背後默絡及理路,則本書並不難明白。本書有部份概念未必需要對區塊鏈或密碼貨幣有深刻認識和體驗也能明瞭(如第一、第四章及第六章部分內容),有部份內容對有實作經驗的朋友會較好理解,否則容易會摸不著頭腦。個人覺得第一章是全書精綷所在,是心法所在,掌握心法,其他是末節了。
如果你對區塊鏈完全沒有認識不了解概念,我提議你可先看高第一本寫區塊鏈的書《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 (老貓也寫了一個書介), 親身實試弄個錢包,試做委託投票, 感受一下。LikeCoin網頁 (https://about.like.co/)、LikeCoin Discord(https://discord.gg/likecoin)和 馬特市 Matters News(https://matters.news) 有大量操作指南及熱心網友支援,你找老貓我也會幫忙。如果你不求所以,只想問投資方法,可參閱第四章,簡單講是定額買,老貓每天也是這樣做。
本書的文章,老貓在本書面世前大部份都看過,因為本書是高重建文章結集,而文章全都可在網上閱讀。說結集是說得太輕描淡寫了。本書所選文章及編排在閱讀上與每周看一文的感覺十分不同,主題特出而脈絡清晰,令讀者容易貫通掌握。而且所選文章也是精華,其中不乏給老貓精刻印象的文章,包括:<我們都是 Bitcoin Pizza Day 的主角>,<我領到十萬多美元空投後學懂的十件事>,<元宇宙:元的多重宇宙>,<沒有秘密,不構成私隱不重要的理由>,<密碼貨幣寒冬中可以做的五件事>,<在 Terra 事件虧掉過半資產後,對自己的嚴厲拷問>。此外,<追求文字有價的局內人、局外人和超越者>及<四月起全職寫作的我餓死了沒有>也是老貓深深有共鳴䪨文章,其內容與出版及LikeCoin所做的實則大有關連。老貓個人希望有更多讀者閱讀,未見有收錄後者老貓略有遺憾,但也明白鑑於主題,未有收錄也是正常。
把有價值文章放上網絡供免費閱讀在固有想法上是把文章眨值,其實想法過時。相對把本書看完,甚至二遍三遍所付出的時間精力,9.9美元的書價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你有把全書讀完,先不說你的收穫,你的付出比書的價錢其實是多了很多了。看免費的可能是最有利的選擇,起碼短期是的。但如果你擁有鄭文雅的書本寫真集(不認識鄭文雅的朋友可上網認識一下),你可能明白多付9.9美元賣下本書才是最佳選擇。如果你看了老貓的文章後想賣這本《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現在去賣,Sorry,這書已經賣完了。是的,電子書是可以賣完的。不過老貓有兩本,你出個好價,老貓可以考慮賣給你。
對部份人來說,NFT書看似無聊,沒有價值。曾幾何時,手提電話只是一個不用連接電線皫的電話,為生活帶來便利但並沒有改變概念和生活方式。是蘋果手機使人類社會大幅度改變。但沒有摩托羅拉、諾基亞和Palm Pilot,是否有蘋果手機則不好說了。今天這本NFT書其實就是摩托羅拉、諾基亞、Palm Pilot或蘋果,看似沒價值只是我們未見到而已。這其實也是一個Unlearn的過程。
要說這本書的一個盲點, 高重建好像覺得那些說我不投資的人並不知道他們的財產在貶值。老貓以為他們其實是明白,他們只是希冀他們的賺錢能力快過財產被腐蝕的速度。對他們來說,在固有的規則來爭取成功比擁抱不確定的未來舒服。可是對不起,在固有規則中大部分都是輸家,我在書中看到高為此而焦慮。高重建是目睹科技發展對社會變革的過來人,了解科技發展的可能性,也為此而孜孜不倦,大聲疾呼。看他書中自序末段的無奈,可能”Don't Look Up”是人類的真正寫照,也是我在提筆初寫本文時糾結的原因。